查看原文
其他

10岁男孩身高才1.1米,是因为开灯睡觉?胡说八道!

欧茜 欧茜医生 2022-11-24
点击上方 ▲ 关注「欧茜医生」了解更多育儿知识

昨晚睡前无意间刷到一则新闻,说是郑州某医院接诊了一个10岁男孩,身高只有1.1m左右,骨龄延迟4年。医生当即给出原因:

因为开灯睡觉!


医生的逻辑是这样的:
孩子在大人影响下晚睡、开着灯睡觉→帮助进入深睡眠的褪黑素分泌减少,形成晚睡习惯→严重影响孩子生长发育

除此之外还“温馨提醒”:
短期开灯睡觉→骨骼发育延后→骨龄较实际偏小
长期开灯睡觉→致性发育早熟→骨龄提前闭合较实际偏大

不管新闻里的孩子睡不睡得着,反正我是气得睡不着了简直胡说八道!

10岁的男孩出现这样身材矮小、骨龄延迟的情况,常见的可能性是生长激素缺乏症,也就是身体不能分泌生长激素这种促进长高的物质从而导致个子矮,和开不开灯睡觉没有关系。

当务之急是明确诊断,如果确诊是生长激素缺乏症,这个孩子尽快开始规范治疗,还有很大空间来追赶生长,获得正常的最终身高。但如果家长只靠灯光调节来应对,最可能的结果就是耽误治疗窗口期,后悔莫及!

再看评论区,已经开始有其他相同类似情况的家长对号入座,一想到可能还有孩子真的因此耽误确诊,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,我......


开灯睡觉到底
会不会影响生长发育?

首先有一点是说对了的,开夜灯确实有可能影响褪黑素的分泌。

褪黑素是大脑松果体在黑暗环境中释放的一种生理激素,能使人变得疲倦易睡,有着促进和维持睡眠、稳定昼夜节律的重要作用。夜间光线的暴露可能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,由此人不容易感到困意,睡眠时间可能因此延迟。

那么问题的关键来了,开夜灯导致晚睡,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吗?

孩子的生长发育和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关,人们认为夜间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重要时段,因此认为晚睡会影响激素分泌进而影响发育。

然而事实上,生长激素分泌和晚上几点钟睡的关系并不大,而是跟睡眠质量,也就是能否顺利进入深睡眠期有关。生理学研究表明,生长激素的分泌在人体进入深睡眠后开始增多,并在深睡眠1小时内达到峰值。不管孩子晚不晚睡、开不开灯,只要睡眠质量良好,都会进入深睡眠期,生长激素也会正常分泌。


那么如果孩子因为晚睡而睡眠不足,睡不够会影响总体分泌量吗?

目前认为,孩子睡眠不足主要影响的是白天的状态,可能导致学习注意力不集中,精力不足等,睡眠不足研究的不良结局中,目前也并不包括对身高的影响。而且,不同年龄阶段、不同孩子睡眠需求存在差异,如何定义“睡眠不足”,也是家长首先要明确的问题。

综上,新闻里说这个孩子身材矮小骨龄延迟是因为开夜灯睡觉,是没有科学依据的,并不靠谱。不管他往后开不开灯睡觉,都不会对长高有什么帮助。


开灯睡觉
会不会导致性早熟?

这里再补充一个知识点,也是视频中提到的:开灯睡觉是否导致性早熟?

开灯睡觉导致性早熟的说法早已有之,人们认为褪黑素可以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,进而抑制性早熟。

但是目前并无任何科学依据说明儿童性早熟和褪黑素分泌减少有关,也没有证据表明夜间光线暴露会导致儿童性早熟。

简单来说,又是一个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。

再一个就是,新闻中这个孩子目测是矮小症,和性早熟无关。
矮小症的病因是生长激素分泌不足,骨龄比实际偏小,治疗方法是用生长激素;性早熟的孩子骨龄会比实际偏大,治疗过程主要是调节性激素的分泌,可能联合使用生长激素。
这一切是怎么扯到开灯睡觉上的?还弄出个短期骨龄偏小、长期骨龄偏大的关联?Why?How?反正我是迷惑了......
只能说,灯背锅实惨!
被规劝“管好自己、别玩手机、早点睡觉”的家长,更惨!
医生妈妈说在最后

总结一下:
虽然目前认为充足优质的睡眠作为良好的生活习惯,对于身体健康有着良好促进作用,为身高增长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,但实际上睡眠和身高之前的关系并不直接明确。睡得多了不一定会长得更高;睡得少了,也不一定会长不高。
人的身高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,其中遗传因素就占到了大约70%,环境因素占三成左右,其中包括疾病、营养、睡眠、运动等。
睡眠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对身高的影响也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大
尤其当孩子已经出现了骨龄严重延迟,身材矮小等明显提示生长激素分泌异常的情况时,还把关注点放在睡眠上,还不就医确诊、不采取医疗行为追赶生长,那孩子这辈子的身高才真的是被耽误了。
如果家长真的遇到这种情况,我建议是尽量找靠谱、遵循循证医学理念的医生,不靠谱的医生真的会耽误病人确诊,让病人错失宝贵的治疗机会,还可能误导其他不明真相的家长,也是误人不浅。

Tips:有人问想帮助正常发育的孩子再长高一点,做什么运动合适?跳绳还是打篮球?

我的回答是:选择孩子喜欢的、容易获得成就感的运动就好,具体是哪一项运动没那么重要,重要的是孩子喜欢,能坚持运动。


end


免责声明:本文数据更新于2022年9月。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医疗、健康、用药的科普信息,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。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。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,请给我们留言。
注:封面及正文图片来源网络、公众号后台

推荐阅读

孩子时不时用手抓挠下面,是不是悄悄感染了?


孩子玩得满身大汗,可以马上洗澡吗?

小儿“新式”退烧法——纸尿裤DIY冰帽,这是什么操作?




点击   阅读原文   咨询医生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